巴米扬大佛坐落在阿富汗巴米扬省的巴米扬镇,位于巴米扬山谷的石窟中,这里总共有两尊巨大的佛像。第一尊大佛雕刻于公元5世纪,身高53米,身披红色袈裟,通常被称作“西大佛”;另一尊大佛雕刻于公元1世纪,身高37米,穿着蓝色袈裟,称为“东大佛”。这两尊佛像相隔约400米股联社,且并非用石块堆砌而成,而是直接在山谷的天然石壁中雕刻而成。换句话说,巴米扬大佛与山体本身融为一体,成为了大自然与人类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。
然而,2001年3月,阿富汗塔利班在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下,集结了大量重型武器,如火炮和火箭筒,经过半个多月的摧毁,最终将包括“西大佛”和“东大佛”在内的所有巴米扬佛像摧毁殆尽。这一行为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巨大震动,很多人认为,塔利班摧毁巴米扬大佛的动机是为了“摧毁偶像崇拜,消灭异教徒”。显然,这一看法并非毫无根据。事实上,早在2001年2月26日,塔利班领导人穆罕默德·奥马尔便下达了灭佛令,明确宣称要毁掉所有佛像,包括巴米扬大佛。国际社会随即对塔利班发出了持续的警告与劝说,甚至一些伊斯兰国家如沙特阿拉伯、伊朗、巴基斯坦、土耳其和印尼也纷纷表示反对。
展开剩余76%埃及政府在这一事件中的立场尤为明确,他们表示:“塔利班的做法与伊斯兰教的宗旨相悖,伊斯兰教本应尊重其他文化,即使这些文化的某些习俗与伊斯兰法有冲突。”更重要的是,塔利班不仅摧毁了巴米扬大佛,还破坏了其他非伊斯兰教的雕像。在全世界,甚至包括一些伊斯兰国家的强烈反对下,塔利班依然决意摧毁所有非伊斯兰教的雕像,难道这还不算是“摧毁偶像崇拜,消灭异教徒”吗?
奥马尔曾公开表示:“我们拆毁的只不过是一些石雕而已,除了我们的信仰,我们什么都不在乎!真主是唯一的,佛像的存在是错误的,它们应该被摧毁,从今以后永远不再被崇拜!我们摧毁这些佛像,是为了确保阿富汗没有任何人信仰其他宗教。我们正在扬善抑恶,弘扬伊斯兰文化,而其他宗教的任何形式都不值得我们关注,所有与伊斯兰教背道而驰的东西都应当被摧毁。”
因此,“摧毁偶像崇拜,消灭异教徒”毫无疑问是塔利班炸毁巴米扬大佛的主要理由。不过,除了宗教因素外,塔利班的行为背后还有另一个动机。2000年底,欧洲特使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代表团曾提出,愿意提供资金来保护巴米扬的巨大佛像。理论上,这项提议本该得到阿塔的支持,奥马尔本人也表示赞同,认为这不仅有助于保护文化遗产,还能吸引更多外国游客来阿富汗,从而为国家带来外汇。然而,最终却发生了炸毁佛像的事件。
原来,阿塔的态度发生转变,是因为当时阿富汗正面临严重的经济困境,受到西方国家的制裁,导致超过100万人面临饥饿、失业和缺水的困境。面对这种情况,阿塔向特使团提出,能否用一些保护佛像的资金来援助灾民。特使团的回应是:“保护佛像的资金只能用于保护佛像,如果你们将这笔钱挪作他用,就没有合作的必要。”这个回答激怒了阿塔领导层。阿塔愤怒地反问:“你们通过经济制裁让我们百姓活不下去,却宁愿把钱用在保护佛像上,而不是用来救助那些因饥荒而垂死的孩子们。你们如果不能帮助我们的人民,那么就没有资格关心我们的文化遗产。”
这种强烈的情绪反映了塔利班以及阿富汗人民的真实想法:如果西方国家宁愿保护佛像,而不关心阿富汗民众的生死,塔利班便开始了对佛像的摧毁行动。紧接着,西方国家对此进行了强烈谴责。此后,塔利班顾问拉赫马图拉曾解释:“如果我们想摧毁这些佛像,三年前就可以做到了,为什么要等到现在?我们的宗教要求,如果某种存在对我们无害,我们只需避而远之;但如果它有害,我们必须摧毁它。你们宁愿花钱保护佛像,却不愿意帮助因制裁而受苦的人民,这些佛像对我们来说是有害的,我们必须摧毁它。”
换个角度思考,如果你是那些因西方国家制裁而陷入绝望的阿富汗民众,看到西方国家花费巨资保护佛像,却对饥饿的百姓漠不关心,你是否会心生愤怒?更何况,这些佛像与他们的信仰根本不相符。面对这一局面,阿富汗人民不仅无法直接反击西方国家的政策,他们的愤怒和无力感只能通过摧毁佛像来发泄。在他们看来,这些佛像并非文化遗产,而是西方国家对阿富汗的轻视和冷漠的象征。
这种愤怒,正是阿塔领导下的阿富汗人民的心态写照。对于他们来说,西方国家的虚伪行为加剧了他们的绝望与愤怒:“我连活命的机会都没有了,你们却拿钱去保护我不信仰的佛像。你们所谓的援助,简直就是在侮辱我们。如果你们真的关心阿富汗,就该帮助我们解决生存问题,而不是在我家破人亡的情况下保护那些雕像。”这件事也揭示了一点:在许多西方国家眼里股联社,阿富汗人民的生命与尊严,甚至比不上那些古老的石雕。
发布于:天津市优配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